物理學家首次創造出了溫度低于絕對零度的原子氣體,他們采用的技術打開了一扇大門,能夠創造出負K材料,制造出全新的量子器件,甚至能夠幫助我們破解宇宙謎題。
開爾文勛爵在19世紀初定義了絕對溫標,在這種溫標下,沒有任何東西的溫度能夠低于絕對零度。物理學家后來意識到,氣體的絕對溫度與粒子的平均能量有關。絕對零度對應于粒子不攜帶任何能量這種理論狀態,粒子的平均能量越高,對應的溫度也就越高。
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研究更奇異物理系統的物理學家開始意識到,這種情況并不總是對的:從理論上講,你是從一張能量分布圖上讀取一個系統的溫度,這張分布圖上標明了你能在系統中找到擁有特定能量粒子的幾率。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粒子的能量都在平均能量附近,只有少數粒子會擁有更高的能量。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物理學家Ulrich Schneider解釋說,理論上,如果這種局面被逆轉,也就是更多的粒子擁有較高的能量,而不是較低的能量,這張圖就會反轉,對應溫度的符號也會從正的絕對溫度變成負的絕對溫度。
Schneider及其同事,利用由鉀原子構成的超冷量子氣體,把溫度降到了這種“低于絕對零度”的狀態。他們利用激光和磁場將一個個原子維持在某種網格分布的格點上。在正溫度下,原子相互排斥,整個結構得以保持穩定。然而,研究小組迅速調整磁場,使原子變得彼此吸引而非相互排斥。“這使得那些原子在突然之間,在來不及做出反應之時,就從它們最穩定的、能量最低的狀態,轉變到了能量最高的狀態,”Schneider說,“這就像是你正走在山谷底部,突然發現自己立于高山之巔。”
在正溫度下,這樣的反轉會使系統失衡,原子會向內坍塌。但這個小組還調整了囚禁激光場,使得那些原子仍然固定在它們的位置上。結果就是,原子氣體的溫度從絕對零度以上,變到了絕對零度以下幾億分之一度。這一結果被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諾貝爾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Wolfgang Ketterle表示,這項最新研究堪稱“實驗絕技”,他此前曾在磁場系統中演示過負絕對溫度。奇異的高能狀態在正溫度下很難在實驗室中產生,在負絕對溫度下卻變得穩定了——用Ketterle的話說,“這就好像你可以讓一座金字塔頭朝下立起來,又不用擔心它會翻倒”——因此這樣的技術,讓科學家可以細致地研究這些奇異的狀態。Ketterle說,“這或許是在實驗室里創造出全新物態的一種方法。”
德國科隆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Achim Rosch說,這樣的系統一旦建成,就會表現出奇異的特性。比如,Rosch及其同事計算表明,盡管在通常情況下,這團原子云會被重力向下拉扯,但如果部分原子云處在負的絕對溫度,一些原子就會向上移動,明顯在藐視重力。
低于絕對零度的氣體還有另一項怪癖:它們能夠模仿“暗能量”,也就是對抗引力推動宇宙越膨脹越快的神秘力量。Schneider指出,他們在氣體原子之間產生出來的吸引力也想讓整個系統向內坍縮,但系統沒有坍縮,因為負的絕對溫度使它們穩定了下來。“這種奇怪的特性出現在宇宙之中,也出現在實驗室里,這很有趣,”他說,“這或許是宇宙學家應該更仔細來審視一下的東西。”
原文:http://www.nature.com/news/quantum-gas-goes-below-absolute-zero-1.12146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