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量的本質-評VIM第3版(2)
史錦順
-
(一)測量學關于測量的定義
(1)測量是將待測量與已知量相比較,以確定待測量與已知量的比值。(成電:《電子測量》。約40年前。憑記憶。)
-
(2)測量過程一方面是采集和表達物理量,另一方面是與標準作比較,此測量數值總是與一定的標準緊密相連的(《測試技術基礎》 清華大學 王伯雄)
-
(3)測量是將待測量與標準量相比較,以確定待測量與選定單位的比值,此比值與單位的乘積,是測得值。(《新概念測量計量學》 史錦順)
【史評】
以上,定義(1)、(2)、(3)都說明測量是與標準量的比較,強調了標準的重要性。這是對測量這個概念的本質屬性的揭示,符合邏輯學對定義的要求。對測量實踐有指導意義。對測量儀器的研制很重要。無疑,這些是正確的定義。
-
筆者最近的心得是:測量是實現 標準的量值 對待測量的等量代換。測量既得到了測得值,也同時得知了測得值的誤差范圍。
-
測量的手段是測量儀器,進行測量,離不開測量儀器。測量儀器的要素是必須有標準量(或其記憶裝置,或其代換物)。測量儀器的功能就是實現被測量同標準量的比較。
-
(二)不確定度論給測量下的定義
(4)《VIM2012》
2.1 測量
以實驗的方法獲得一個或多個量值的過程。該量值可合理地表征某量。
-
(5)《JCGM 100:2008 GUM 1995》
3.1 測量
測量的目的是確定被測量的量值。也就是待測的特定量的值。因此測量一開始就與被測量的技術要求、測量方法和測量步驟有關。
-
(6)《JJF 1001-1998 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
4.1測量
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
-
(7)《JJF1001 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
3.1 測量
通過實驗獲得并可合理賦予某量一個或多個量值的過程。
-
(接下頁)
-
【史評】
以上(4)(5)(6)(7)四個定義,是不確定度論給出的,像是詞語解釋,難說是定義。未揭示“測量”的本質屬性,即未點出標準在測量中的作用。于是也就沒什么指導意義,說了和沒說差不多。不符合邏輯學關于定義要揭示本質屬性的規則。都是不良定義。
-
本段的核心意思是說:給測量下定義,一定要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是比較,第二是將待測量與標準量進行比較。
任何測量儀器必須具備“與標準量進行比較”的功能。也就是說,測量儀器必須包含有標準量,可以是計量標準,或計量標準的代換物。不包含有量值標準信息的儀器不能成為測量儀器。
-
測量儀器的準確度,由所包含的量值標準的準確度限定。本人在1985年到1988年,接觸過兩個民品開發項目,帶頭人都是大學剛畢業的青年人。其一是用于鋼廠熱軋鋼板生產線的激光測厚儀。課題組接受我的建議,用量塊做測厚儀機內的量值標準。1988年部級鑒定通過,此后生產多臺,用于首鋼、邯鋼等多家大中鋼廠,還有出口。這是明白測量儀器必須包含標準,是成功的例子。另一個項目是一種位置測量儀。負責人名校畢業,又讀過研究生,課題很受所領導重視。他幾次向我討教,我就明確地向他指出:以千分之幾的電壓準確度,不能解決課題中十萬分之幾的準確度要求,測量儀器中沒有夠格的標準是不行的。他說他有消除誤差的專利技術,而又不肯說是什么專利,我也不便多問。課題兩次年終審查,別人都稱贊,我則說他測量儀器中缺少標準量,行不通。最后此課題以失敗告終。——我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給測量下一個本質的定義,明確測量就是將待測量與機內標準進行比較,這對研制測量儀器,何其重要!
-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