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量值傳遞過程的最終端、量值朔源的最始端是那里?這是一個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問題。 今年10月17日,我和我老伴去北京香山公園看紅葉,報上報道是紅葉盛開時節,結果末看到多少紅葉,反而生了一肚子氣。在香山公園正門入園處,有一條很熱鬧的小街,很多商店到處在出售山楂標價“10元3斤”,糖抄板栗標價“10元2斤”。滿街秤重購物的商店,幾乎100﹪在商品標價使用的是大小直徑都在10cm左右的“斤”字,末看見有一處使用法定計量單位,感到好像我國推行的計量單位制有回潮的感覺。我在香山公園入口處一個商店,買了10元1500克(3斤)山楂,10元1000克(2斤)糖抄板栗。但總感到份量有些不夠,回家一秤,確實是短斤少兩,而且十分嚴重,山楂實重為1250克,糖抄板栗實重為800克,二個案秤所稱重量各差250克(0.5斤)和200克(0.4斤)。而且短斤少兩可能是普遍的,因為實際上誰也不可能知道它的準確量值,有的人邊走邊吃,有的人拿回家發現不準也不可能再回去找他們。這反應了三個問題:一是克扣份量欺騙群眾,差得太多;二是反映了商業道德底下,文明素質太差,尤其是在首都北京旅游勝地,正是丟首都人的臉;三是政府執法監督管理力度薄弱。
我曾打電話問過北京市技術監督局計量管理處,回答說:凡集市貿易、市場、商店、甚之采摘園林的衡器都進行定期檢定,加強監督管理,做不少工作,但人一走就很難管了,他們可能有一定難處。從這一件事,我就想到,計量工作的任務是確保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計量工作的目的是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一致。那么測量結果的準確一致體現在那里呢?是工作計量器具還是被測對象量值的大小,即作為測量對象的特定量的大小。當然老百姓關心的是手中買的山楂、糖抄板栗份量夠不夠,有沒有上當受騙,這是百姓最關心最實質的問題。可見量值傳遞不只是從計量基準,傳遞到計量標準再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還沒有完,要通過測量活動傳遞到手中拿的被測對象的量值才算終點。什么叫“量值傳遞”,JJG1001-91《通用計量名詞及定義》中規定,是指“通過對計量器具的檢定或校準,將國家基準所復現的計量單位量值通過各等級計量標準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以保證對被測對象量值的準確和一致。” 可見量值傳遞的最終端不是工作計量器具,而是被測對象山楂、糖抄板栗的份量,如果不能保證山楂、糖抄板栗被測對象量值的準確和一致,那就失去了量值傳遞的意義。山楂、糖抄板栗的份量,是通過用工作計量器具案秤進行測量而獲得,“測量”是指“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要確保被測對象量值的準確一致,則必須對測量過程加以控制,因為影響測量準確度的因素,實際上不僅是要求工作計量器具案秤本身準確,而且還涉及測量方法、環境條件、影響量及操作人員的素質和人為的因素的控制等。這就是量值傳遞過程最終100米的問題還要解決好才行。
正如人們在進行5000米長跑或400米接力賽,最終100米是關鍵,要加速全力去進行沖刺,只有跑到終點線,才能取得成績,才有意義和價值。如前面跑得再快再好,而100米出了問題,未到終點線,則就失去了竟賽的意義和價值。計量工作也同樣,計量基準、標準、工作計量器具,通過檢定在標準條件下進行量值傳遞,如很準確,但用工作計量器具去測量某一個被測量時,如果對測量過程不進行嚴格的控制,那最終的測量結果就會失準,就會失去計量工作要確保量值準確可靠的目的。用工作計量器具去測量某一個被測量,就是量值傳遞到最終端的100米。這100米跑不好,如果是法制計量,就會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在貿易結算中就會影響國家、企業和人民的利益;在科學計量中將直接影響科研的成果;在工業計量中將直接影響生產產品的質量和效率。最后一百米,是由“接近”到“接觸”的過程,有了這一百米,計量工作就接觸到了企業實質、民生實質,“接觸”才能更好的有所作為。所以只有控制好這100米,真正確保被測量值的準確可靠,人們才會更深刻的真正感到計量工作的重要和價值,才會更加關心計量工作,重視計量工作。
那么量值逆源的最始端是那里?不是工作計量器具,而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科研各活動中,需要獲得被測對象的量值,即作為測量對象的特定量。即上面所述的山渣、糖抄板栗的重量,1500克和1000克。工廠企業要測量某軸的直徑,某人發燒要測量體溫,這些被測量值要通過工作計量器具進行測量,而工作計量器具要經計量標準校準,直至朔源到計量基準,看被測量的單位量值與基準單位量值是否相一致,從而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工作計量器具進行測量這100米控制不好,溯源再準確也不行,也將會失去量值逆源的價值。
為什么測量過程中控制這100米是關鍵呢?“計量學”就是 “關于測量的科學”,“測量”是“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 ,可見測量的目的在于確定量值大小。什么是計量,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 計量的目的就是要獲得單位統一的準確可靠的被測量值。其結果都要反應在被測量量值的準確可靠上,計量基準、標準、工作計量器具進行的檢定、校準,只是達到量值傳遞、溯源的重要手段,雖然都十分準確可靠,但這100米控制不好,就達不到測量和計量的目的。
為什么我們經常不去注意解決好這100米的問題呢?原因在那里?。我個人認為:一是對計量工作的宗旨目的、對測量過程的控制仍需要提高認識,不要認為計量工作中的量值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就完成了,認為進行測量和測量控制是測量者的任務和計量工作無關。這樣就會認為計量工作就是搞檢定、校準、測試,計量就是管計量器具的,從而造成了計量脫離生產、脫離實際、脫離百姓的客觀需求,脫離了計量工作的基本宗旨和目的。從百姓講它最關心的是手中拿到的商品份量夠不夠,商店賣的成千上萬的定量包裝商品份量準不準,他關心的是商品實際量值的大小是否可信。二是作為法制計量來講,計量法制監督力度薄弱。三是措施不得力。但我認為問題的關鍵是一,是認識問題,是如何理解計量工作的目的任務和方向,一達不到則二和三肯定會減弱。
為什么必須抓好這100米呢?從法制計量講:什么是法制計量?法制計量其與國際一致的定義是指“計量的一部分,即與法定計量機構執行工作有關的部分,涉及到計量單位、測量方法、測量設備和測量實驗室的法定要求。” 它是由法定計量機構執行,涉及到上述四個方面,其目的是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一致。但我們往往注重計量單位、測量設備和測量實驗室的控制,而缺乏對測量方法及其測量過程的監督和控制。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國際文件《計量法》第一版規定,應對測量、預包裝商品、測量器具(即計量器具)實施計量法制管理,并要求制定有關的測量方法的法規,對某些法制計量活動應加強對測量的法制監督。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國際文件《計量法要素》第二版(2004),同樣規定,要對測量、預包裝商品、測量器具三個方面實施計量法制管理,并明確指出“法制計量的目的就是保證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政府計量部門的任務就是要保證測量結果的信任度。” 都要落實到測量結果的準確一致上,這說明抓好這100米問題的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確實的保證單位的統一并獲得統一準確的量值,維護國家、企業、人民的利益。工業企業也同詳,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國家標準中,規定測量設備即計量器具,要進行計量確認,計量確認是指“為確保測量設備符合預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組操作。” 計量確認不僅要對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或校準,而且還要進行計量驗證,確定計量器具是否符合預期使用要求,即計量器具要和測量的需求相結合。同時規定要對測量過程進行控制,應識別有關的過程要素和控制,這些過程要素和控制包括操作者、設備、環境條件、影響量、和測量方法的影響,可見這就是不僅要確保計量器具準確,還要管好100米的問題。這說明這是國際上普遍的要求和做法,都是要關注被測量量值的準確和一致。
那么如何抓好這100米的問題呢?我認為可否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要進一步提高對計量工作的宗旨、任務、目的的認識。測量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量值,計量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和一致,這是計量工作二個基本點即著落點,不落到這個實處,那么不管是法制計量、工業計量、科學計量的效果和作用都將受到影響。發揮不了計量工作在國民經濟中應有的作用。我們對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發布的《計量法》國際文件(第一版),所規定的應對測量、預包裝商品和測量儀器實施法制管理,而我國往住只注重對測量儀器(即計量器具)實施法制管理,這可能會在認識上帶來一定影響。我們應按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發布的《計量法要素》國際文件(第二版)要求,扭轉這一認識才行。
2. 要采取措施、加強管理。在法制計量中,它直接影響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某些必要的強檢項目可以制定必要的測量方法規范,以實施法制管理和控制,如燃油加油站;計價收費稱重站;軌道衡計量站;定量包裝、灌裝機管理;交易中天然氣流量測量;大的貿易結算量的測量等。對于農貿市場、超市、商場,這是群眾生活上最直接最關心的地方,在確保實施定點定期強制檢定,保證計量器具準確一致的前提下,也可以制定相應的辦法或規章,建立公平秤、標準砝碼,制定違法處罰規定,如差一罰十,在計量法制監督下,同時實施群眾監督,謀體監督,進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維權等方法,采取措施、加強管理。2011年10月27日中國質量報4版,刊登了重慶市質監局關于集貿市場管理的經驗,他們開展“誠心計量集貿市場” 話動,采取企業主體、群眾參與、媒體監督、行政監管四位一體摸式,市場對衡器、公平秤、定量包裝商品和自包裝商品作為重點監測對象,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市民和人大代表作為社會監督員,考評受檢率、公平秤設置率、投訴處理率、群眾滿意率等,讓計量走近百姓,讓百姓放心購物,使百姓真正感受到計量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實惠。從而去解決計量工作中的100米問題。
3. 要加強計量執法監督的力度。什么是計量監督,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國際文件 OIML D9《計量監督的原則》中規定,計量監督是指“為了核查測量儀器是否按照計量法律法規正確使用,針對測量儀器制造、進口、安裝、使用、維護、和修理所實施的控制。 注:計量監督包括對預包裝商品標稱值和實際量值正確性的核查。” 可見,計量監督很重要的內容,涉及測量儀器的正確使用,和對預包裝商品標稱值和實際量值正確性的核查。這就是100米的問題。計量監督是國家付予地方政府計量行政部門的重要責任,是實施《計量法》的重要內容,只有嚴格認真的執法,《計量法》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和貫徹,看上去目前執法力量簿弱,執法力度不強,如何要落到實處,可能也是一個原因。當然政府計量部門是主要的,這是國家賦予的任務,但可否更好地發揮工商監管執法力量,發揮第三方和群眾、謀體力量,尤其是群眾的監督和自我維權,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對于企業計量工作,如何解決100米問題,可以結合生產實際,對關健工序、重點測量環節,制定相應的測量方法作業指導書,對測量過程實施控制,積極推行GB/19000-2008idt ISO 9000:2005、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和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標準,開展質量認證、計量確認活動,多聯系實際去解決生產過程中具體的計量問題。
我個人感到,從計量工作的基本宗旨和任務看,計量應面向生產、服務群眾、深入基層、聯系實際,應和國民經濟、科研生產、群眾生活緊密相聯系,從中發現客觀的需求和實際存在的問題,加以促進、推動和解決。計量工作和國民經濟、科研生產、群眾生活緊密相聯系,才會放開眼界落到實處,計量工作才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具有更為廣闊的天地。更好地解決100米的問題,使國家放心、企業歡迎、群眾滿意。我去香山所見,只是談點感受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