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計量局主席致詞
世界計量日——2010年5月20日
計量學——科學技術中的測量科學
創新之橋
作為計量研究人員感到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計量學讓我們走在科學的最前沿。我們總是試圖了解,為什么大自然要限制我們去進行某種測量的能力。這種限制究竟是不可逾越的自然法則抑或是借助更睿智的思想便能攀越的藩籬。顯然,這樣的智力挑戰就是開拓新領域的動力。
在2000年“米制公約”第 125周年紀念日期間,作為一名曾經的計量學家、現任奧巴馬政府能源部長朱棣文在演講中引述了下面這段著名的話:
“準確的測量是物理學的核心,在我看來,新物理學將開始于下一個小數位。”
毫無疑問,計量學與科學的聯姻促使精確的測量創造出嶄新的機遇。你只要想想激光的發明就會明白,為什么說它是物理學中的巨大進步,也同樣是計量學中的巨大創新:它不但使長達幾公里干涉距離的準確測量成為可能,而且最終賦予我們重新定義“米”的能力。
說來也怪,第一份關于觀察激光行為的文章(Mainman著)碰巧誕生于國際米原器被基于氪燈輻射理論所定義的“米”取代的那一年。而在23年之后,用氪燈輻射波長所定義的“米”才被用光速(實際上是激光)定義的“米”所取代。
長長的諾貝爾獎(尤其是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便是杰出而創新的科學與計量學之間聯姻的一份厚禮。獲獎者們見證了計量學取得的發現與成果的最早一批應用。一些計量學現象還以他們中的一些人的名字來命名,如原子鐘的冉賽條紋、電學計量中的約瑟夫森結、電阻測量中的克里青常數。在我們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同事們中,最近也非常幸運產生了三個諾貝爾獲獎者,他們分別是Eric Cornell, John Hall, and Bill Phillips.
作為計量研究人員,一種科學挑戰的感覺始終伴隨著我們。還記得當你第一次見到非凡而奇特的東西時的那種震顫嗎?曾經布滿荊棘與坎坷的征途,在大自然向我們敞開心扉的那一霎,變得豁然開朗,回頭望去似乎一切艱險都是那么稀松平常。我想,所有研究人員都曾分享過這種奇妙的感覺。
然而,這份額外的特殊滿足感,在我們學術同僚之中卻并不顯見,因為我們大都工作在一個為社會應用需求服務的領域。一些人想測得更準;另一些人則想開創一種新方法,在化學和醫學的新領域實現將測量結果溯源至SI單位的可能性。
計量學始終著眼于實踐的每一步,以便架起一座創新之橋。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偉大的工程師Whitworth曾說:“你的測量精度決定了你的制造水平。”我們面臨的挑戰依然是提高測量精度,以制造更好的產品,促進創新。
國際化的產品制造和銷售能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有助于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去年十月,我們為紀念國際計量局《國家計量基標準和國家計量院頒發的校準和測量證書互認協議》(CIPM MRA)簽署十周年在巴黎舉行了慶祝大會。在那次會議中,我們討論了國際計量學與貿易、與當今世界存在的巨大挑戰——氣候變化與環境、健康、能源使用和新技術的開發——之間的關聯。那次會議傳遞給我一個簡單卻真實的信息:我們的工作幾乎支撐著社會和商業領域的各方各面。身為計量工作者,準確的、可溯源的測量知識是我們的關鍵賣點。在此可以舉出很多有益的例子。
在物理學與工程學上,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新興的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命科學、醫療保健、環境測量等領域,也正名聲鵲起。等到明年慶祝世界化學年時,還將會有更多計量領域獲得突破。例如,在世界計量日之前,你們許多人還將會參加由國際計量局和世界計量組織共同舉辦的氣候變化測量挑戰研討會,屆時我們可以借鑒會上令人振奮的成果。
準確測量的需求遍及各行各業。從公司、加油(氣)站、高等院校等的日常測量到國家或國際標準實驗室的尖端測量,我們的學科對這些人群有著深遠影響。然而,無論站在哪個舞臺,我們都會一樣的兢兢業業、細致入微、精益求精。也許我們不都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是,無論在當今商業和社會所依賴的世界范圍內準確、可溯源的龐大的測量網絡中扮演何種角色,我們都會同樣感到驕傲與滿足。
我想將來有一天,我們所取得的更多成就,會讓政府對國家實驗室的投資更有價值;讓認識到我們獨特貢獻而提供我們所需資源的公司老板有所回報;讓那些時常忘記測量的需要的立法者和監管者們依法行事;讓非科學界的朋友們了解我們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今年底我就要退休了,這是我以國際計量局主席身份的作的最后發言。2005年我第一次發起世界計量日時它還默默無聞,而今你們對世界計量日的宣傳力度令我驚訝。各種我不認識的語言的宣傳海報隨處可見。慶祝世界計量日的地方性和全國性會議也吸引了不少與我們行業相關的人群。
計量已經成為世界大家庭的一員。祝你們身體健康事業有成。愿你們繼續開拓科學疆界、引領創新浪潮。向你們致以誠摯的感謝與美好的祝愿。
Andrew J. Wallard教授
國際計量局主席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