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標題: 對計量市場價格日益下降(珠三角地區更加明顯)大家怎么看??? [打印本頁]

作者: cshhb    時間: 2010-4-15 16:59
標題: 對計量市場價格日益下降(珠三角地區更加明顯)大家怎么看???

本人在計量行業也工作了5年以上了,這么多年下來,我發現計量的價格一年比一年低,是市場惡性循環造成的還是有其它的一些原因,請大家給多些看法,
作者: 吉利阿友    時間: 2010-4-15 17:18
1,有些價格比正常定價低的嚇人。如此價格,檢測機構還有生存空間,說明有些測量設備的檢定校準收費標準定的不合理。
2,檢測機構為搶占市場,惡性競爭。
3,檢測市場缺少監管也是一個原因。
作者: heczds    時間: 2010-4-15 18:53
內地的檢定費就很高,今年國家下調了檢定價格,但企業還是承受不起,應該和沿海地區一樣引入更多的檢定機構,這樣才有競爭,才會讓企業得實惠。當然,檢定的質量不能因此打折。
作者: yzjl3420646    時間: 2010-4-16 10:58
內地的檢定價格確實有些高,就像壓力表一般的檢定得50吧~夠買倆表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10-4-16 11:17
校準市場化,首先帶來的就是價格的降低,在競爭過程中也會淘汰一些校準質量低的機構。
作者: zhaoyan    時間: 2010-4-16 11:27
說明原來定的價格太高。
作者: wangj    時間: 2010-4-16 11:32
市場競爭所至吧,客戶也可能得到些實惠
作者: 禮匪    時間: 2010-4-16 13:01
企業只關心價格的結果
作者: tom.cheng    時間: 2010-4-16 13:12
這方面最好有個參考標準,一直在尋找中
作者: INTEL    時間: 2010-4-16 13:50
現在有些廠根本就不重視儀器校準這一塊,做純粹是為了應付檢查或認證,質量的意識還完全沒有,他就只要人家給他一份證書,做的到底怎么樣他根本就不關心,所以就有些計量單位出來瞎搞了。前幾天聽說上海一家計量單位給客戶檢一臺投影儀不到200塊,還是現場校準,試想200塊在上海能做什么,付工程師一天的工資都不夠,還別說其他成本。還有些國家單位,設備場地都是國家的,大部分人員工資也是國家發,所以他們不計成本搞惡性競爭。倘若讓他們自負盈虧,設備和場地國家收使用費,人員工資國家不管,我想應該會好一點。上面有人說校準費高,其實我們現在的校準費跟人家國外沒得比,至少人家還是個技術活,但現在感覺是慢慢要成體力活的收費標準了,不能不說這是計量工作的悲哀哦!
作者: shenwanyou    時間: 2010-4-16 13:53
我省的檢定費比國家的低,可是企業也嫌高,如溫度計5元一支可是檢定費90元
作者: 7140    時間: 2010-4-16 14:12
市場經濟說到低就是價格競爭。大家都具備了檢定能力,優勢如何體現,更深的就是潛規則了。
作者: pop123    時間: 2010-4-16 15:07
越來越黑了····
作者: david-zhang    時間: 2010-4-16 15:17
我是做長度測量儀器銷售的,我的體會:在沿海大部分企業買的檢測設備,主要是應付客戶,在咱中國,大家都知道,主要靠人際關系來做生意,所以客戶讓買什么設備,就買什么設備,在長度檢測這一塊,如果客戶不要求用影像儀,三次元,一般工廠是不會買的,畢竟動不動就上萬的,錢都不好掙,一般買二次元,是因為咱的產品一般的量具沒辦法測,所以才采購,采購回來后,在測量過程中間,能用就行,校驗一次,沒有千兒八百大洋是不行的,一年一次,如果有幾臺的話,加上維修,這下來開支也不小。而隨著校驗公司的增多,壓價不可避免的出現,所以,校驗價格不可避免的降低,我有一很深的體會,05年左右,賣上三臺4030的影像儀,你可以買部四萬左右的小車開開,現在,你賣個3臺,買個電動車開開就不錯了,所以,校驗價格智慧越來越低的。。。。。。。。。。。
作者: 成精    時間: 2010-4-16 17:02
價格下降對企業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服務質量也跟著下降的話,那就是一個悲哀。
我雖然管計量部門,但選擇檢測單位還是資材部門說了算,只要價格低就不管其它的。
現在選擇的單位價格壓得比較低,但服務質量太差,用的標準器等級竟然還達不到被測儀器的等級,
到底誰檢誰都說不清。
這到底是企業的悲哀還是計量行業的悲哀呀?!
作者: 量院高才生    時間: 2010-4-16 20:54
不光價格下降,客戶還要求我們出假報告,不出就不給計量費……,心痛中
作者: 一盞風燈    時間: 2010-4-16 21:35
別說了,我們這里都完了,做一天示波器,電參數測試儀什么的100多臺,平均每臺才40,你說說怎么做吧
作者: GZJL_RGS    時間: 2010-4-16 21:45
哎,工作幾年發現好多小企業根本不重視計量,大部分都是買來應付檢查,
更甚至發現好多企業其儀器基本每年就用一次,也就是我們每年去校準時我們用下。
他們企業關心的是結果,能拿到報告應付下檢查就行。當然價格越低越好。
這也導致了好多校準實驗室出具假報告,隨意定價。
作者: 吉利阿友    時間: 2010-4-16 23:13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10-4-16 23:14 編輯

我們吉利還好。
是民企,花錢是要用在刀刃上的,一切是為了產品質量。沒事要檢測部門一張報告沒什么用。我們的基本要求是,價格合理,質量上乘。
作者: lscsxy    時間: 2010-4-17 00:17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要看企業性質了,但服務質量不能掉
作者: chenyg_cyg    時間: 2010-4-17 11:12
激烈的競爭導致價格降低對于企業是好事情,當然前提是服務質量不能降低,單純的一張檢定報告也沒有什么實際的作用。
作者: hkx7621    時間: 2010-4-17 11:17
價格低,導致檢定質量下降啊!
檢定個千分尺,居然差兩絲都沒檢定出來。汗
作者: ICAN    時間: 2010-4-17 11:36
多方面分析吧:
1、計量管理國際化發展趨勢,逐步開放校準領域
2、校準機構越來越多,必然帶來市場競爭
3、企業計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內部校準能力的擴大
4、儀器采購成本的降低,對校準價格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計量費用特別是校準費用的降低是發展趨勢,
企業計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和校準服務的要求也會隨之提高
計量機構如果因為減低校準費用,而降低服務水平,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作者: wangshufei    時間: 2010-4-17 12:58
價格不要太低也不能太高,
一旦檢定費用很低那企業計量人員更加不受重視了。
作者: mzghost    時間: 2010-4-17 1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ianshi    時間: 2010-4-17 13:59
我們這里的檢定費用不降反而升啊!一臺20噸的電子吊秤去年的檢定費是1000元,今年要1500元了。
作者: sulanmm    時間: 2010-4-17 14:34
價格下降對企業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服務質量也跟著下降的話,那就是一個悲哀。
我雖然管計量部門,但選擇檢 ...
成精 發表于 2010-4-16 17:02



    怎么這樣呀,那豈不是超范圍檢定?
作者: zrt760318    時間: 2010-4-17 1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ecmeasurement    時間: 2010-4-18 15:02
價格低那是很正常的現象,最多給你看看儀器好壞已經很好了,現在賣報告的多了去了,價格能高嗎。現在是缺少監管機構,沒出什么亂子,這種現象肯定會持續下去的。
作者: szhlm    時間: 2010-4-18 18:56
16#
不光價格下降,客戶還要求我們出假報告,不出就不給計量費……,心痛中
---------------------------------------------------------------------------------------
有同感!客戶為啦應付檢查的人!出啦這個主意!一般小工廠都會這樣做!!!
感到靠造假吃飯!
計量的悲哀!!!!
作者: abbe    時間: 2010-4-18 19:11
服務質量肯定下降,有的人半小時可以檢定40多臺耐壓機,夠能耐吧。
作者: gzcdjllyj    時間: 2010-4-18 21:41
現在的價格已經不是由物價部門說了算,而是由市場說了算。
作者: 易拉罐子    時間: 2010-4-19 10:02
價格下降是好事,但是在中國往往卻是唯價格論,現在我們這計量服務是打包招標,也就是一年多少錢給你全部儀器都檢校了,可是招標采購的人哪里知道什么計量,只要價格夠底就行。計量服務采購如果把價格排在第一位、質量排在第二位,那計量這一行真的注定就是杯具了。這一類的現象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多,企業在成本壓縮的壓力下都拼命要求供應商降價,有的企業甚至給采購部門下了指標,雖然也說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但是實際操作確往往變形了,你看看樓脆脆事件、武廣高鐵地陷事件。。。哪一個事件不都是奉行成本第一原則而產生的。
有的企業在成本的壓力下一直在抱怨計量價格的高企,但是檢測成本和產品成本真的不是一回事,溫度計和壓力表等普通器具有的地方價格是要降,但是我們這已經降到了10~20元/件就真的可悲了,企業人員如果真的按照規程來檢定一遍溫度計、壓力表,你就會知道20元/件的費用是肯定少于檢測成本的,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如果一直按這條路走下去,那真的是沒有希望了。
作者: 浪人    時間: 2010-4-19 13: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eprei    時間: 2010-4-19 14:32
存在就是合理的。
作者: kuku000    時間: 2010-4-19 14:37
計量也是個體力活,要引入其他檢測機構的同時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監管能力才行
作者: catgood    時間: 2010-4-19 15: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RA    時間: 2010-4-19 15:49
計量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化推動市場行為,新的計量法頒布后更有利于市場的開放化,對于校準機構的服務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去適應市場的需要。
作者: 心若煙花    時間: 2010-4-19 15:54
我們這的檢定機構很少,價格貴的厲害,而且每年都成增長的趨勢。如果能夠引進一些檢定機構的話是好事,但就怕質量會隨著價格下了降。
作者: 匆-czb    時間: 2010-4-19 17:39
對于收費亂的問題,也是不規范的表現,收費標準也是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必須執行。有些機構一味采取低價格競爭。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的。
作者: devilwh    時間: 2010-4-19 2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TTZF    時間: 2010-4-19 21:00
如果檢定員完全按檢定規程進行檢定,現行的收費標準恐怕還要再漲一倍,實際在檢定過程中有些程序肯定是被省略了的!
作者: liuyajun    時間: 2010-4-19 21:46
計量機構的檢測收費也有標準的,蘇南這一帶檢測機構完全自收自支,沒有財政撥款,生存也是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現在檢測機構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檢測能力
作者: 性情中人    時間: 2010-4-19 22:17
計量檢定費用應尊崇市場經濟原則。不應由政府定價。
作者: cest01    時間: 2010-4-19 22:26
有市場就不怕的 因為做校準的話不是做測試  有的東西就是本來就是比測試要簡單的多 而且大家都做法一致的話偏離真值就很小 只是現在的量還很少  習慣了那種事業單位的體制 適應不了快節奏的體制而已
作者: 燭影    時間: 2010-4-20 08:07
別說了,我們這里都完了,做一天示波器,電參數測試儀什么的100多臺,平均每臺才40,你說說怎么做吧 ...
一盞風燈 發表于 2010-4-16 21:35



    萬利達就曾經發生過你說的事情,這樣的“效率”能記錄型號、出廠編號,開機有顯示就OK了。
計量的意義何在?——不要讓惡性低價競爭毀了一個行業,何況是一個如此嚴肅認真的行業。
作者: zxq    時間: 2010-4-20 08:15
原來定的價格太高了。   醫學計量我們也一直都是有打折的   要不然醫院承受不了   談什么計量
作者: zmwangping    時間: 2010-4-20 08:59
價格與質量要一致。不能為了低價,忽略校準質量。
作者: 易木    時間: 2010-4-20 09:02
惡性競爭,校準市場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從而形成無序的工作,給申請單位造成費用是我說了算,協商不成就找二家的假象。
作者: 平頂頭aa    時間: 2010-4-20 09:45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參與校準市場競爭,省、市、縣三級計量檢定機構之間的惡性競爭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 j76360905    時間: 2010-4-20 10:28
現在的計量單位太多了,國家沒調控,有錢就能搞到執照能不亂嗎。
作者: 千里傳音    時間: 2010-4-20 10:36
質檢管理部門應該在監察證書有效性的同時增強對儀器指標的抽檢,防止做假。不合格的要監督重檢。
作者: yangjm    時間: 2010-4-20 11: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千里傳音    時間: 2010-4-20 11:20
有些廠家是不很重視儀器校準,作為計量人員應該向其宣傳計量的重要性。在檢測工作中要確實能夠找出其儀器存在的問題,讓其認識到問題的危害性。比如說,有些報警儀器可能顯示是正常的,但是其檢測功能已經損壞,在有毒場所,放射性場所,煤礦場所就不會檢測出來,而使用人員還以為是正常的,不知其已經身處危險之中。計量人員就應該找出問題,讓其心服口服。這樣提高服務質量,客戶也是會認同的。這樣的關系應該是比較穩定的,而不是用金錢可以擊破的。
作者: michael_hu521    時間: 2010-4-20 17:29
現在市場上這個量具很亂,安度是一個不錯的量具品牌,也是一個好機會,大家支持。。。
作者: 浪子劍客    時間: 2010-4-20 20:52
回復 40# 匆-czb

現在的計量竟爭大,細分:
A:工廠只認可有通過CNAS實驗室。只要通過了的都可參與報介,工廠不會只找一個計量公司,而是找他10家-8家計量公司。
     10家-8家計量公司。同時在給一個工廠報價,品質部經理,或采購員都是壓價。再壓價!
B:哪家公司資質好一點或者說,回扣給的多點給品質部經理,或采購員,便會要這個公司做。

C:訂單下來后實驗室都會審理一下價格或交客服業務經理審批,錢少的自然服務會差。一年一年下來,自然每年都在打折,每年都要下壓10%

D: 而真正到實驗室的錢不是很多,而給到客人品質經理,采購經理回扣都占到20%-40%之間,中國人貪啊!
E: 中國做采購員工作。才來錢啊。有些采購員一年換3個地方。不貪不是采購員。
F:因此整個計量校準行業都是這樣:這樣老板,或上司,只看重訂單量,收入水平

而技術人員或檢定員工,工資能壓抑便壓抑能扣便扣,有些計量中心工資如同農民工價格,

估計再過3年,計量檢定這一塊有搞的是接訂單的客服人員,而檢定員工資水平降的如同白菜價格。
后計量便會有如同豬內價。哪么計量便會有注水豬肉
作者: 隨風飄揚    時間: 2010-4-21 08:00
我認為校準市場的發展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雖然發展較快,但國家的宏觀調控機制還不建立,就造成了現在打價格戰,而打價格戰就是企業、市場不成熟的體現。校準應是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希望同行們不要貶低自己的價值,去進行惡性競爭。等有一天政府、社會都應為校一塊壓力表應比購買價低時,那就是我們的悲哀。如買一塊壓力表50元,廠家的成本可能只有10元,而校一塊壓力100元,顯性成本可能不高,但隱性成本如人員的培養、設備的成本,維護費用等管理成本就應該算進去。
作者: LLLWWW    時間: 2010-4-21 11: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angjing    時間: 2010-4-21 12:34
說檢定價格逐年下降的同志應該是2003年以后開始關心計量收費的,因為2001-2003年計量檢定收費大幅暴漲他沒看見。
我記得那價格漲的------部分儀表直接在原價的基礎上乘以6阿同志們,當時我們這些企業的都想哭啊!不得已被逼得自己建標。
后來的價格下調原因至少有二:
1.價格暴漲后企業反響很大,適當下調。
2.暴漲后的價格,使校準市場的利潤可觀,又趕上政策,校準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進而帶動了價格戰。
作者: laofan1201    時間: 2010-4-21 16:48
1、計量器具市場放開,競爭激烈
2、粗制濫造,降低成本
作者: zjauto    時間: 2010-4-21 16: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昆山曉天    時間: 2010-4-21 18:51
也許是市場化的結果吧,當然和企業追求低價不無關系,但我覺得只是暫時,服務質量必將是以后占領市場的生命線,不能因一時的客戶而丟掉了后路,這就是價值規律的作用吧
作者: ylxyjb    時間: 2010-4-21 22:32
計量工作就是做良心的工作,認真做的話,現在大多的定價標準都不是很高。當然要就是圖一張證書的話,那另當別論。但企業的產品質量還是靠自己去保證的。搞好計量器具的校準/檢定工作就是保證產品質量的一種好方式。因為產品測試的數據都是從計量器具得到的。因此做企業就應該重視計量。
作者: sssssq    時間: 2010-4-21 22:40
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沒有真正的認識到檢定校準的重要性,都是為了應付檢查。所以就存在了市場的需求,才會有這么多檢測公司出來亂搞!監督部門的檢查力度又不夠。一些檢測機構連檢測某些項目的儀器都沒有,我就不明白他們怎么能開展檢測項目的。
作者: beijingyouwo    時間: 2010-4-21 23:09
在內地沒有感覺到低,這里私營的少,拿到計量局或者是一些國營企業都是高得要命,他說多少就是多少,不講價。而且都是敷衍了事。質量太差。
作者: 三號路    時間: 2010-4-22 08:55
我覺得計量這一塊收費本來就不合理,價格太高了,很多儀器的檢定費都可以買個新儀器了。價格的問題搞得企業怨聲載道,特別是那種小作坊式的私營小企業。我們基層計量所的工作也不好做。我感覺自己有時候就像政府的鷹犬爪牙,到處去醫院去企業搜刮民脂民膏,很無恥。慚愧啊。我是地市級計量所的員工,也就是屬于質監系統。本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不該對本部門的事情說三道四的。只不過我覺得質監局給下屬的事業單位定什么任務,一年要收多少百萬甚至上千萬回來。這一點太無恥了,實在是很不像話。我們作為一個監管部門,根本就不應該收費。從長遠的趨勢看,作為公立的法定計量部門,以后肯定會朝著免費檢定的方向發展,政府把計量單位參公對待,跟公務員一樣。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可能我比較偏激,沒別的意思啊。
作者: zhaoli    時間: 2010-4-22 10:29
你們那還能檢定到,我們這里想檢定,都檢定不了,我寧夏的,寧夏可以做的就一家,銀川的寧夏計量院,每次檢定都要跑兩次銀川,來回300公里,還要等N久才能拿到,一般我檢定百分表千分表都搞的一個月才能拿到,我都沒有心思去他們哪里檢定了,每次就因為拿不到,搞的我們公司各部門天天問我檢定回來沒有。很悲劇的。我們這里檢定一把卡尺100(加長爪的),那次送去檢定 ,別說檢定不合格不出證書不要錢,結果后面不合格又出的證書。我就納悶了,這錢回來要各部門掏的,不合格他們就不掏錢,很麻煩的。
我拿去檢定一個框式水平儀要230,比買的還貴。溫度計1個90,吐血價格。很多費用都這樣,超級貴。
不是為了那張破紙,誰會受那鳥氣。
還有一次我看打檢定日期是10天前,一直不通知我們,還是等我經常問了才告訴我檢定出來的。1個物品,1年1收費,就放他們哪里半月。還不如買新的。。買點知名品牌的,沒假貨的算了。
作者: fzcfz    時間: 2010-4-22 16:36
個人覺得不是很信任一些民營的和外地的檢測機構,但對法定的計量機構卻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們的檢測設備舍得投入,人員培訓比較正規,恨的是檢定價格太高,弄得領導成天要壓縮費用。
作者: 愷撒游神    時間: 2010-4-22 19:21
我覺得我們的計量器具質量不夠高啊,有的計量器具還沒到檢定期就報廢了,看起來就是檢定費比器具廢要高很大一節啊,不過計量費用降低對企業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作者: lesley    時間: 2010-4-22 22:40
原因有很多
1、中國計量法太落后了,國家什么時候才能正視計量這個問題
2、中國計量素質普遍不高,這個包括計量機構以及從業人員,還有企業。這也難怪,國家都不重視,人民還會重視嗎?
3、計量市場的開放。開放本無罪,不過中國法律的發展明顯滯后于計量市場的發展,有法形同無法,加上國家沒有一個監控的制度,或者說是監控力度不夠,亂套是必然的。
我是在珠三角的計量部門做計量,這幾年的計量市場慘不忍睹,尤其是電學方面,只要你有錢,計量牌照很容易拿到,什么環境,人員,設備的要求,錢就搞定一切。中國質量不是靠錢來保證的。計量市場的開放有沒有必要呢?或者說計量市場的開放應該怎樣開放?這些都值得國家相關領導想一想。
作者: LLLWWW    時間: 2010-4-23 18: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從事    時間: 2010-4-24 23:26
市場需要規范,計量檢定工作更需規范。這樣在企業心目中才有價值和地位,才能贏得真正的市場。
作者: tjfbilly    時間: 2010-4-25 12:02
市場化?還能標嗎?
作者: 雨鑫    時間: 2010-4-25 14:17
計量機構在各地基本上還是壟斷的吧,除了幾個大城市,都是由當地的計量進行檢定的,價格的問題就要看上級部門的行政支持和附件兄弟單位的態度了。基本上絕大多數的企業檢定儀器只不過是為了檢查,要是沒行政的壓力,估計計量市場會縮水8成以上,除非中國產業升級成功,企業開始注重計量。
作者: 軍人    時間: 2010-4-25 23:00
我們這里的檢定費一直是水漲船高的,靠著還是老客戶,結賬的時候給個折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特別是到氣象局檢定溫濕度表,簡直是跟搶錢沒兩樣~~~
還有檢定時打斷了溫度計,說是賠一只吧,搞個了三五個月還沒有見到東西~~~
作者: haishangfeiyan    時間: 2010-4-26 10:55
站在企業角度發言
其實計量費用,企業日趨要求降價還有以下原因:
1.報價不夠合理,就像上面有量友談到的,一個設備買的才幾十塊錢,而校準報價卻要幾百塊,這樣站在企業角度講,不跳腳才怪;
2.檢測機構人員下廠檢測偷工減料,有的收費上千的,真正檢測時間不到半小時搞定,企業內人員也會去衡量你的實際勞動價值的,當面都能這樣,更別說有些東西要帶走到實驗室去檢驗的了
作者: 海子    時間: 2010-4-26 11:37
作為強制檢定,目前檢定費用的標準確實很高,以壓力表為例,基本上一塊新表的價格都比檢定費低。個人仍為,既然是強檢,就應該由政府買單,財政撥款,保障量值傳遞。
作者: LLLWWW    時間: 2010-4-26 11: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白金    時間: 2010-4-26 16:14
在珠江三角區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別開放的計量市場。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費價格走向逐年下滑。計量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價格競爭異常激烈,極其殘酷。
    在珠江三角區計量機構由三塊構成。1.原有的政府的各級計量檢定/校準部門;2.新興的民營計量校準機構;3.外資計量校準機構。恰似三國演義,玩命爭奪珠江三角區這塊香甜的美味蛋糕。吃得多的便是腦滿腸肥,得到少的便是骨瘦如材,吃不到的只好沿街乞討。牌子既然立起,就必然要生存,要發展。
    怎樣才能生存發展?錢!只要有了錢公司就能生存發展。這是含鋅如苦幾年甚至幾十年才當上老板們的共同心聲,也是最直接的經驗。錢的直接來源就是儀器檢定/校準費。只要有了儀器檢定/校準訂單(合同),公司就能進來錢!至此,所有的計量機構圍繞著客戶的檢定/校準儀器的訂單(合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和瘋狂的嗜殺。儀器檢定/校準費的價格首當其沖地擺到了第一位。儀器價格戰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理所當然地打響了!在廣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清遠、肇慶整個珠江三角區遍地開花,價格之戰異常激烈!
作者: 白金    時間: 2010-4-26 16:53
盈利——是所有公司經營的目的。低成本是盈利的最佳方式之一。作為上帝的客戶同樣把儀器檢定/校準費的低價格成交訂單的首選。當多家計量機構的儀器報價單聚集擺放在客戶的辦公桌上時,價格最低的報價單受到客戶的特別寵愛,幾乎就是一錘定音了。面對實實在在的現實你能怎麼辦?跟客戶大談你們公司的工薪力?大談服務質量?大談技術水平?然而客戶的注意力好像不特別集中,無奈之下當你談到低價格時,客戶才會為之一震,客戶之心才會被真正打動!因為客戶需要低價格的檢定/校準費用。有一句名言:客戶的需要就是我們服務的宗旨“。
     這就是珠江三角區最現實的計量市場,也將是國內以后開放的計量市場。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白金
作者: 禮匪    時間: 2010-4-26 20:40
盈利——是所有公司經營的目的。低成本是盈利的最佳方式之一。作為上帝的客戶同樣把儀器檢定/校準費的低價 ...
白金 發表于 2010-4-26 16:53

能用最低成本滿足客戶的當然是本事,不過無米之炊,殺雞取卵也不好玩啊
作者: sunjm    時間: 2010-4-27 08:09
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
作者: bolag    時間: 2010-4-27 1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qiankedong    時間: 2010-4-27 14:06
長期以來形成的市場格局正在因為校準市場的開放而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校準公司,甚至國外的校準公司加入了這個行業,導致了競爭激烈,競爭的直接結果就是降低價格拉業務,有些校準公司看中企業不重視計量,只是需要證書,甚至不用檢測,只要型號產地等,直接開證書,甚至開著檢測車流動作業,檢測完畢就給證書!這個不單單是校準公司是這樣,各地的計量所有些也是這樣,省里的價格,市里的價格,區里的價格,肯定不統一!而且校準、檢定等費用的不合理等諸多因素導致了現在這個結果。
這種局面一方面需要國家出臺法律法規明確責任,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企業的計量意識,才能提升整個國家的計量觀念!
作者: 燭影    時間: 2010-4-27 14:10
原來定的價格太高了。   醫學計量我們也一直都是有打折的   要不然醫院承受不了   談什么計量 ...
zxq 發表于 2010-4-20 08:15



    和計量相比,醫院收錢才是夠狠,夠黑!
作者: 哈德門    時間: 2010-4-28 07:48
我們企業作為使用單位,覺得計量費用還是太高
作者: dily2391    時間: 2010-4-28 09:40
壓力表50一塊,不高,我們這可是80塊一塊,不同級別可能更高,企業經濟負擔的確很重,但是現在的計量哪是純粹的技術了,成了搞錢了,工資和檢定效益掛鉤,這還不亂套了。那這個專業看得別的專業好,自己掏錢賣好設備自己也去搞去,單位內部都可能內訌。計量部門做為權威和公正的部門,怎么能搞效益和利潤之說,它就本應該是一個提供量值傳遞的非營利性單位。公安局你讓他搞效益,那小偷還不是抓了再放,小姐抓了在讓去賣,賭博的抓了再放任去賭,總之交罰款就行,社會亂了。
作者: 張劍川    時間: 2010-4-28 14:25
回復 12# 7140


    一針見血
作者: 張劍川    時間: 2010-4-28 14:26
回復 80# 白金


    分析透徹,深有同感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10-4-29 06:21
回復 10# INTEL


    經常聽說有的計量機構一臺設備打天下,比如帶個6位半的多用表跑現場,電學,溫度,壓力,統統搞定。。。
作者: 85sxq    時間: 2010-4-29 09:18
主要是外面的校準市場競爭的原因!所以法定的計量檢定機構,也得響應,跟著他們降低檢測費用。再有就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多數企業的效益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以至于他們不愿意再擔負昂貴的有關計量的費用。總之都是市場化的原因!
作者: 秦時明月    時間: 2010-4-29 09:45
我是中部地區一家市一級的計量機構的工作人員,我這里的情況是不是具有普片性不知道,但可以說一下,我們這里近年省里制訂了一個新的收費標準,個人認為這個標準既有過高的也有過低的,比如省里能做的,市縣一級做不了的,有些標準就高;市縣一級能做的常用的計量檢定,收費一般比較低,但這只是個大概。具體來說,比如加氣機項目,收費標準是90元一臺,上這個項目投入至少10萬,對于一個基本上靠自收自支的單位來說,不知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再比如說衡器,500型的收280一臺,比買一臺差不多都要貴,但汽車衡也就一千左右,可是配備的設備就比小臺秤貴重多了,需要大砝碼至少幾十個,檢衡車、叉車,檢定收費這點錢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折舊費,總之不是很合理。所以過低的收費標準很難保證合格的檢定質量。我認為為保證工作質量,完成國家賦予的保證計量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任務,應該在經費上給以足夠的保障,機構設置合理,不能低水平重復建設。至于校準一塊,我們市縣一級不普及,就不說了。
作者: 深圳漁民    時間: 2010-4-29 10:50
國人一直把自己當作廉價勞動力,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知識和技術自然是不值錢的了,做企業的想,我辛辛苦苦干一年,算下來只有5%的純利潤,還要我把錢花在校準上?沒門!如此心態,自然誰便宜找誰,控制質量嘴上說說而已。
再說校準機構,政府的,民間的,有能力的,沒能力的,魚龍混雜。實驗室認可也變成了形式,獲得同樣認可項目的試驗,你去比一下環境條件、裝備條件和人員素質,你會發現有天壤之別,可資質是一樣的。問題出在哪里?調查一下認可委的評審記錄,看看通不過現場評審的實驗室有沒有1%。
嗚呼哀哉!這就是中國制造的現實水平和質量意識,也正因為此,限制了中國創造。
我并不想不中國制造說的一無是處,校準市場價格混亂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作者: 藍藍天空    時間: 2010-4-29 11:14
現在的有些項目收費的確高,計量一次可買新的了,甚至可買倆了,企業做校準,就象大家說的一樣,基本就是應付檢查或認證,真正是為了企業進行溯源的恐怕是太少了,為了和國家和國外保持一致的只有真的的大公司做的起,而且是世界級的大公司大企業,可這樣的大公司大企業中國有幾個?!中國的計量,這才開始十幾年,就變成了這樣,再幾年下來,還不知成什么樣子了,由技術活變成體力活這都算好的了,真正悲哀的不僅僅是計量人員,是全中國人的悲哀了
作者: hwb647100    時間: 2010-4-29 16:14
現在有些廠根本就不重視儀器校準這一塊,做純粹是為了應付檢查或認證,質量的意識還完全沒有,他就只要人家給他一份證書,做的到底怎么樣他根本就不關心,所以就有些計量單位出來瞎搞了。前幾天聽說上海一家計量單位給客戶檢一臺投影儀不到200塊,還是現場校準,試想200塊在上海能做什么,付工程師一天的工資都不夠,還別說其他成本。還有些國家單位,設備場地都是國家的,大部分人員工資也是國家發,所以他們不計成本搞惡性競爭。倘若讓他們自負盈虧,設備和場地國家收使用費,人員工資國家不管,我想應該會好一點。上面有人說校準費高,其實我們現在的校準費跟人家國外沒得比,至少人家還是個技術活,但現在感覺是慢慢要成體力活的收費標準了,不能不說這是計量工作的悲哀哦!說得好。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10-4-29 16:46
其實低價進入的不是那些拿著全額工資的人員,因為他們有壟斷的利潤,反而是一些民營的公司為了搶占市場,惡性競爭的結果。
作者: wobuxiangshiqu    時間: 2010-4-29 16:56
主要還是惡性競爭,爭著占空間,搶地盤,不是想著提高工作質量,提升實驗室能力,一切向“錢”看,長期下去,計量堪憂啊!
作者: ldzhwu    時間: 2010-4-30 09:34
1、說明原來的價格太高,
2、檢定市場放開后的惡性競爭所致,
3、部分計量器具使用單位只重視送檢標志和證書,對檢定質量不重視,造成檢定質量下降或不檢也給證書,
4、轉型階段的特性,今后會逐步得到改善。
作者: 一盞風燈    時間: 2010-5-4 10:04
個人認為計量并沒有形成有效地測控機制,企業口口聲聲說質量第一,而作為質量控制最基本的計量器具卻并沒有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器具出現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維修和更換,對計量只是為了要證書應付各種檢查,只重視計量的價格而忽略了計量機構的技術能力和服務質量。價格戰長此下去,惡性循環最后造成的后果只能是計量機構不在重視自身的技術能力建設,檢定人員不在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為根本,對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不在強調深刻的理解,只為出具報告。最終使計量失去其本身的意義,使企業對計量存在種種誤區。還有一些拙見就不說了,大家想想看是不是這樣吧。
作者: cxymql    時間: 2010-5-4 15: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日日干| 亚洲欧美日韩色|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老司机福利精品视频|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3视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综合网| 亚洲最大的视频网站|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男人操女人免费|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欧美18性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赵丽颖| 久久久久性色av毛片特级|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亚洲第一色在线| 44444色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xxxxx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黄大片观看|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站|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 爽爽影院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久久看免费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在线看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美国人与动性xxx播放|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