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標題: 計量技術機構發展預測 [打印本頁]

作者: 核能    時間: 2010-2-21 11:14
標題: 計量技術機構發展預測
首先問候大家春節好!
     身為計量行業一分子,這幾年質檢系統的發展有目共睹,除個別單位外,計量行業總體效益與其他公益性事業單位比較也還不錯,但作為基層計量技術機構和計量技術人員,每年的工作壓力(特別是創收指標)與日俱增,計量技術機構向何處去?怎樣才是科學的發展觀,請大家發表看法.......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10-2-21 15:17
可以通過創收來養活自己的事業單位,走向市場是必然的。而市場是無情的,沒有實力的自然會被淘汰。
作者: dbhlong    時間: 2010-2-21 16:42
事業單位有政府(全額、差額)撥款的,還有企業管理的。。。不管是哪一種要做大做強,管理是一個方面,再是根據當地工業發展具體情況要選中項目。
作者: jaccopa    時間: 2010-2-21 17:34
本帖最后由 jaccopa 于 2010-2-21 17:39 編輯

計量技術機構
1.要組織一個協會,負責對計量機構進行專門的技術監督并進行技術交流,技術應該交流才會有更快的進步,不應該藏著掖著
2.部分事業單位也該適應市場經濟,政府應取消撥款,自負盈虧
3.協會與廠家(廠家也該有一個組織)簽定協議,廠家負責修理,機構負責計量
4.價格市場化,建立專門價格監督部門,減少惡性競爭,優勝劣汰
作者: lianshuixiao    時間: 2010-2-21 19:11
就目前單從事計量檢定的事業單位來講,如果沒有政府的背景在內,推向市場這一舉措很大可能會使得這樣的計量機構面臨很大的挑戰,甚至大多數的會丟失市場,關門倒閉。雖然有點悲觀,但可能性很大。
作者: zhoujidai    時間: 2010-2-21 19:40
計量技術機構走向市場是大勢所趨,要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首先要發展自己的實力,要有高水平的計量技術人員,先進的檢測設備,另外優質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多站到用戶的角度想想,為用戶排憂解難,這樣才會取得雙贏的局面,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是發展不長久的。
作者: gzcdjllyj    時間: 2010-2-21 20:22
如果法定計量檢測機構脫離政府,自負贏虧,必然會有一部分被擠出市場,殘酷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最后能夠做大做強的畢竟是少數。
作者: YXQ    時間: 2010-2-21 21:05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表面上計量技術機構有政府支持,但在某些方面其發展又受到限制和制約。另外,政府、特別是地市級計量行政管理中有多少是真正懂計量真諦的。所以,計量機構從自身發展需要看,應該練好內功,知人善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在完成法定檢定任務的同時,積極參與時常競爭。重點在預防不按照科學規律辦事,殺雞取卵的做法。
作者: xqbljc    時間: 2010-2-21 23:13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走向市場盡管是大勢所趨,但上層的政策依然是“保護”,此保護政策已經實行了若干年(遠超過了當時提出的3~5年),目前看很可能還要繼續“保護”下去,因為這是利益相關的事情。想當然的以為今后將會開放這個市場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作者: cxymql    時間: 2010-2-22 1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jshanghai1314    時間: 2010-2-22 14: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airyan    時間: 2010-2-22 17:36
完全市場競爭不現實,地方保護在部分地區還是很嚴重的。等新計量法出來看看吧,從企業的角度,最好是放開來競爭
作者: kuku000    時間: 2010-2-22 18:47
回復 8# YXQ


    說的太在理了,支持!
    市場的優勝劣汰是必然趨勢,計量機構完全市場化有待商榷之處?如何保證公平、公正這和市場經濟是有矛盾的.
作者: 7140    時間: 2010-2-23 12:42
走改革之路,明確新思路,謀求新發展。把計量工作定位在品牌產業之上,走中國特色之路。
作者: mqc05    時間: 2010-2-23 16: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xymql    時間: 2010-2-24 10: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星空漫步    時間: 2010-2-24 11:06
完全市場化會使那些惟利是圖的家伙如魚得水,在有些地方計量誠信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個人以為國家的監控必不可少,對重點計量單位國家也應該采取政策傾斜與保護。
作者: ygxinmin    時間: 2010-2-24 17:27
計量技術機構走首先要發展自己的實力,要有高水平的計量技術人員,先進的檢測設備,優質的服務,為用戶排憂解難,這樣才會取得雙贏的局面。
作者: wenzhanlong120    時間: 2010-2-24 21:10
完全放開就會引來很多的競爭,利益的驅動會給計量的監督帶來困難。同意公平公正與市場經濟有矛盾和中國產品質量還沒有到市場化地步的說法。
作者: sony    時間: 2010-2-25 08:55
我想新的計量法沒有出臺之前,很多事情都不好說。新的計量法里面我想一定說的很詳細的,什么該政府做,什么該推向市場,所以現在我想新的計量法才是計量事業發展的根本。
作者: hhj    時間: 2010-2-25 09:02
怎么可能完全放開???據我所知,很多小企業特別是剛起步的企業基本上認識不到計量的重要性,另外目前有些第三方計量機構就是在那邊開證書,完全不檢定的。
作者: 雁過無聲    時間: 2010-2-25 14:16
完全市場化不現實~基層所的關鍵問題還是技術力量的薄弱和發展基金的不足。人員培訓相信是絕大部分基層所的難心問題。
作者: 藍藍天空    時間: 2010-2-25 15:03
如果計量走向市場,“真正”的向企業開放,將有一大批計量機構的人員面臨下崗
作者: 德奧    時間: 2010-2-25 15:56
如果完全放開,能夠生存下來的只會是技術過硬、收費合理、服務周到的機構。我想大多數的基層機構前景可能都不太樂觀,并非危言聳聽。想想如果沒有法律強制或政府保護,還有多少業務會上門?在我看來,機構改革只是空話,沒有實際內容。
作者: 池墨    時間: 2010-2-25 20: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笛聲悠揚    時間: 2010-2-26 11:30
應該把計量機構分為2快,法制計量與科學計量(包含強制檢定)放在一起,所需經費由各級政府負擔;工業計量(主要指非強檢即校準部分)一塊推向市場,自負盈虧。浙江好像已經實施或試點了。此外,還需進一步縮小強檢范圍。
作者: 沁寒    時間: 2010-2-26 22:32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走向市場盡管是大勢所趨,但上層的政策依然是“保護”,此保護政策已經實行了若干年(遠超過了當時提出的3~5年),目前看很可能還要繼續“保護”下去,因為這是利益相關的事情。想當然的以為今后將會開放這個市場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但是以后對人員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作者: xingrong    時間: 2010-2-27 16:41
做強做精,做大!少官僚就好!
作者: 飛揚    時間: 2010-2-27 23:31
計量機構走向市場靠的是檢測設備、檢測環境、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檢測服務質量,不然只能被市場無情的拋棄。
作者: cxymql    時間: 2010-3-1 08: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ismo    時間: 2010-3-1 12:23
計量是質監部門收入來源的,也可以說第二號來源,一旦走向市場,每年幾百萬的錢,政府就得不到了,很難,
而且計量進市場,根本就沒有強制力去推動,肯定被淘汰
作者: ZHANGQY_13    時間: 2010-3-1 15:45
計量技術機構將來必然走向分化的道路,一部分完全走向市場,一部門歸屬政府范疇。不過還是要看計量法修改的情況。
作者: 易拉罐子    時間: 2010-3-1 16:46
標題: RE: 計量技術機構發展預測
計量技術機構將來必然走向分化的道路,一部分完全走向市場,一部門歸屬政府范疇。不過還是要看計量法修改的 ...
ZHANGQY_13 發表于 2010-3-1 15:45



    同意觀點,但是這條路還十分漫長,尤其還有待于整個計量市場質量意識的覺醒。
作者: sunnyjessie    時間: 2010-3-1 18:13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定性為公益性機構,因此推向市場還需時日
作者: 五七一二    時間: 2010-3-1 19:09
最終我覺得還是專業細化。一個計量機構不要建立種類龐大的實驗室,畢竟投資太大。預期面面俱到導致面面不精,不如盯著相關的幾個專業將實驗室的軟硬件水平提高。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單位自身而言,單項批量高水平高準確度高效率才是計量發展的途徑。重復投資低效運作不可取。
作者: 娛樂化    時間: 2010-3-1 20:54
優勝劣汰而已
勝者王敗者寇
作者: 匆-czb    時間: 2010-3-2 08:52
計量技術機構的工作量很大部分來自政府的管理,比如節能降耗的考核要求,ISO9000認證等的要求,真正主動要求定期檢定計量器具的單位和個人很少。
作者: fuffn    時間: 2010-3-2 08:56
政企要分開,現在的技術機構是依靠政府在賺錢,與計量法的宗旨背道而馳,必須改革。
作者: 順其自然    時間: 2010-3-2 10:06
技術機構主要是技術也就是自身實力的機構,既要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更要添置先進的設備和優質的服務態度,這才是發展的必要.當然走向市場也是必然的,不過還需要時間,政府不可能完全不管,技術機構更需要政府的一些強制法規,不然工作也不好開展.
作者: 石興民    時間: 2010-3-3 08:59
回復 1# 核能


    完全同意4樓和6樓的意見,沒別的可說。
作者: wobuxiangshiqu    時間: 2010-3-3 15:16
參觀完無錫 杭州等技術機構就知道推向市場,解脫束縛是多么重要了
作者: 成精    時間: 2010-3-4 08:52
其實保護是肯定要的,國家沒有能自己控制的計量機構后果是很可怕的.
再說現在國家并沒有控制其它類型的計量/檢測機構的業務吧,
強檢類的東西必須交給國家法定計量機構并沒有錯,
這正好證明國家還是對人民負責的呀!
如果真覺得郁悶:有能力的單位完全可以到西部去開分店嘛!
其實我個人認為國家在計量這塊有點保護還是好的!
作者: 藍藍天空    時間: 2010-3-4 09:42
如果真的走向市場,計量市場不在是壟斷的,勢必有一部分人要失業,現在計量局的人員那么多,真正按規程做的有幾個,只是看看了事,發個檢定證書就OK了,沒有去研究學術的成分
作者: ssoyorp    時間: 2010-3-4 13:44
等計量法出來就知道了,現在討論也沒什么用。估計短期內不會推向市場。
作者: 核能    時間: 2010-3-4 14:03
我了解的一些新計量法的情況在醫學計量版塊,對技術機構的影響是深遠的......
作者: 周曉會    時間: 2010-3-4 15:47
如果把縣一級基層計量機構推向市場,我想失業的人一定不少,這一部分基層計量人就會完全被市場所淹沒,技術不精,市場狹小,狹小的市場有對計量的認識較少,甚或是沒有計量這一概念,他們的日子會是最悲慘的。這不是危言聳聽。
作者: 非主流    時間: 2010-3-4 19:50
樓主不是要寫2010年工作計劃吧?莫非是上來找靈感來了?
據說,計量檢定費用馬上要全面下調,國防口的要想創收,還得多跑地方企業。
作者: djl    時間: 2010-3-5 08:03
計量的發展除了政策,還要靠廣大計量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 核能    時間: 2010-3-5 08:59
回復"非主流"先生,核能工作計劃早就完成了,核能所在單位在計量口,但還是以計量測試方法與技術研究為主,因為工作關系,在國防和國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有眾多的朋友,絕大部分單位都是以創收為唯一指標,壓力大,與核能理想中計量相差甚遠.結合新計量法和國際上的情況,過幾天我會發表我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作者: chuanzyh    時間: 2010-3-5 0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igerliu    時間: 2010-3-5 09:14
不會也不應該完全推向市場化,很多市場計量機構豈不是在賣證書就可以了,個人覺得部分市場化才是我國現階段應該走的道路
作者: zhouan    時間: 2010-3-5 09:44
我怎么聽說計量員要轉為公務員
作者: lzmng    時間: 2010-3-5 09:49
本帖最后由 lzmng 于 2010-3-5 10:02 編輯

我認為,計量技術機構應重點體現各機構的公益性、服務性,而不是創收,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創收上,勢必影響工作質量和計量技術研究,特別是省級機構,應重點進行計量技術研究、解決各企業面臨的計量技術問題,規劃建立全省的計量技術體系,以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作者: lzmng    時間: 2010-3-5 10:46
計量技術機構最好能變為公務員!!
作者: dbhlong    時間: 2010-3-5 11:29
創收一直都不是計量技術機構的主要目的,在當今不過被一些人誤解罷了。計量技術機構理應是集公正、公平性、開拓性、公益性、服務性一體的國家技術部門;只要經濟上去了,國家富強了,計量技術機構的未來離真正的目的會越來越近。
作者: m40    時間: 2010-3-5 12:14
我個人覺得從技術發展來說以后可能會出現遠程網絡檢定。 而計量檢定部門我認為就像糧食安全一樣,現在有
進口有國產糧食,如果本國沒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檢定機構,那國家競爭力會下降。
作者: 非主流    時間: 2010-3-5 18:17
回復 49# 核能


    國家有政府補貼,國防要想做得好只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啊。條保也不是年年都有啊。
作者: weiby1027    時間: 2010-3-5 19: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anshuixiao    時間: 2010-3-6 09:52
計量,其意義不言自明。關鍵是現階段我們計量工作的開展確實有其偏差之處。一味的追求效益,導致計量技術的形式化,這是十分可怕的。同時,從現階段我國的情況來看,全部計量走向市場也是不太現實的。雖然決定計量機構是否能生存的根本因素仍是自身技術水平及創新能力,然而目前似乎“金錢先于計量行”。從客戶方的角度看,如若計量不實施強制,有多少人能自愿花錢進行校準檢定也著實讓人懷疑,客戶似乎也把“效益”放于首位。作為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計量技術人員,周圍環境著實讓人心寒。
作者: gsjlyhxh    時間: 2010-3-6 10:45
不論走向何方,人的素質是第一位的,如何提高人的質量才是質量技術監督機構當前的主要任務。
作者: 海寧    時間: 2010-3-6 19:33
應該把計量機構分為2快,法制計量與科學計量(包含強制檢定)放在一起,所需經費由各級政府負擔;工業計量 ...
笛聲悠揚 發表于 2010-2-26 11:30

這個思路還是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另外把涉及民生和社會公益計量也應該由政府負擔實行免費服務,涉及企業計量可以實行市場調節方式。

作者: guojunguo    時間: 2010-3-11 23:12
計量技術機構的發展要靠機構自身,引進技術和人才,積極投身到市場校準和檢測的洪流中歷練自己,只有自身發展壯大啦,才能講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作者: yw_hou    時間: 2010-3-17 09:44
計量技術機構應分開,強制部分給政府,校準部分給專業計量機構,分開后,由企業決定來確認那個更專業.
作者: gsjlyhxh    時間: 2010-3-19 15:41
市場的優勝劣汰是必然趨勢
作者: Joelone    時間: 2010-3-23 13:10
價格競爭,會把這個行業帶入死區;不改變觀念,純粹的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讓這個行業也會走到盡頭。
量值服務是計量的根本,儀器設備只是手段,目前的工作(自國家至地方,甚至是工廠)完全是本末倒置,只管儀器不管“量”。
大量的國家經費投入給單位、給個人,這個行業也才有發展,才有更多的人去做研究,畢竟計量是一個基礎行業,現在的市場模式,只是叢林法則,看似公平,其實大家都是從事低質服務、簡單的勞動,有什么研究的成分?舉一個例子,有人能解決在線計量、在線校準的問題嗎?為什么沒人去研究,沒錢沒時間而已!臺灣的模式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值得“領導”們去考察,去回味!也值得在行內的每個人去思索。什么“走市場,優勝劣汰”,是根本不負責的,是一種比較粗暴的工作態度看待計量行業的發展。NIST是走市場嗎?PTB是走市場嗎?NPL是走市場嗎?
計量,不是簡單的檢定校準!
作者: wenlnglv    時間: 2010-3-23 15:08
計量關系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定要謹慎
作者: YXQ    時間: 2010-3-23 15:18
回復 66# Joelone
現在計量行業最大的悲哀就是不重視基礎研究工作,急功近利、殺雞取卵的做法比比皆是。計量基礎不牢靠,只談質量能走多遠。擔憂。
作者: 核能    時間: 2010-3-23 16:30
我覺得您說到問題的根上去了。。。。。
作者: 朱遼平    時間: 2010-3-23 20:42
說強檢放開的同行,我估計還是不了解計量法的真正意義,離開了強檢,民生計量從何而言?市場上的計量器具公平性不是強檢會有這么好?
作者: cgsurpass    時間: 2010-3-25 23: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YJL    時間: 2010-3-30 13:34
回復 1# 核能


    計量工作如果真正能服務于社會的話,一個是技術機構必須與效益脫離,還有就是計量市場全面開放,不過就中國的國情而言,路還很漫長呀!
作者: zhanghui6540    時間: 2010-4-1 22:21
看新的計量法了
作者: 龍騰九萬里    時間: 2010-4-5 21:39
放開不放開,這都很難說。一方面是政府保護,制定政策的都既得利益者,你想他會苦了自己?這就是計量法遲遲不出臺的深層原因吧,就像要把公務員養老保險和普通大眾養老保險分開一樣,他們精貴啊!
作者: feifei1313    時間: 2010-4-9 15:24
走市場化吧,發表的字數還不能少于15嗎?這下夠了哇?
作者: 秦時明月    時間: 2010-4-14 10:47
國家設立計量檢定機構,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計量單位統一,(這點容易做到)還有量值準確,所以計量檢定應該屬于公益性活動,根本不應推向市場,而校準應該是市場行為,這兩者應該區別對待。這里說說檢定機構,目前在中西部不發達地區,市和縣級技術機構的日子很不好過,首先市場容量很小,沒那么多的計量器具可檢,再就是很多單位計量意識薄弱,根本不愿送檢(我這里甚至發生過企業開業找我們檢衡器,然后老板始終不給我們面見,拖了一年。結果開的檢定費只好作廢)。還有收費標準被限制死,比如汽車衡,是市縣級計量檢定機構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為收費標準實在太低,每臺千把塊錢左右,只好降低檢定質量。國家對我們的投入不足,我們這里很多機構多年來沒收到過一分錢的國家撥款,導致很多設備帶病運行,沒錢換。省到縣級機構重復建設,互相搶飯吃。有的機構名為全額撥款,其實比自收自支還差,上交太多。一個字,難!
作者: 吉利阿友    時間: 2010-4-15 12:22
不提倡過度自由的競爭!!!!
這樣會演變成價格戰而不是技術戰。
過度的自由競爭,只會損害計量工作的健康發展!!!
作者: cshhb    時間: 2010-4-15 16:50
只要平臺技術過硬,服務做到位了,保持良好的市場價格,一定會有一個好的局面------優勝劣汰
作者: sulanmm    時間: 2010-4-17 15:11
應該把計量機構分為2快,法制計量與科學計量(包含強制檢定)放在一起,所需經費由各級政府負擔;工業計量 ...
笛聲悠揚 發表于 2010-2-26 11:30



   
我覺得這個思路不錯。

對于涉及到民生安全的項目,國家列入強檢目錄,由非贏利機構負責,適當的收取成本費用。

對于其它的項目,可以開放市場,自由競爭,讓一些有資質、有技術、管理正規的企業做大做強。
作者: 匆-czb    時間: 2010-4-19 17:35
量值傳遞是不能推向市場的,否則的話就亂了套了。數據的準確性也就無從談起。對于校準市場本身就是市場化的。我覺著政府應加大對技術機構有的管理。
作者: ylxyjb    時間: 2010-4-22 20:00
計量技術機構走向市場是大勢所趨,要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首先要發展自己的實力,要有高水平的計量技術人員,先進的檢測設備,另外優質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多站到用戶的角度想想,為用戶排憂解難,這樣才會取得雙贏的局面,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是發展不長久的。很好的回答,但現在中國的問題,要沒點政府的背景,能做多遠??
作者: master_lu    時間: 2010-4-25 05:14
計量技術機構:中國要推向市場,在國外是國家養活。從中國的經濟情況看,國家養活的可能性短期內是行不通的。如果推向市場,競爭式的,就看機構的整體實力了,實力強的,收入就多。基層的機構成活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作者: caojingqiu    時間: 2010-4-27 10:39
好像企業老板都不是很看重計量這塊,如果不是國家有強制性要求,恐怕...
作者: LLLWWW    時間: 2010-4-27 1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王衛東    時間: 2010-4-28 20:45
目前計量機構數量過多且重復建設,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應進行整合,
作者: HDSJL    時間: 2010-5-4 18:20
走上市場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作者: zhx730621    時間: 2010-5-5 08:49
走向市場是需要實力的,不是說說就行的,需要國家的扶持
作者: davidforst    時間: 2010-5-5 08:53
回復 1# 核能


    剛加入網站  希望以後也能提供資訊給大家
作者: 三號路    時間: 2010-5-9 15:56
國家設立計量檢定機構,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計量單位統一,(這點容易做到)還有量值準確,所以計量檢定應該屬 ...
秦時明月 發表于 2010-4-14 10:47



    這位老兄的話深得我心啊,現在基層計量機構的日子真是不好過啊。我覺得強檢這塊是應該跟校準分開,強檢是保證量值傳遞的統一和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計量公正性,而校準是一種市場行為,可以引入競爭。我認為法定的計量機構作為一個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強檢這塊(比如醫院的醫療器械)以后會逐步向免檢的方向發展,政府把計量院(所)的員工參公對待。這是大勢所趨,早晚都會這樣的。這是我個人的看法,謝謝
作者: zhatv    時間: 2010-5-13 16:14
回復 26# 笛聲悠揚


    支持!這才是機構均衡發展的道路.
作者: zhatv    時間: 2010-5-13 16:50
回復 59# lianshuixiao


    計量不實施強制,有多少人能自愿花錢進行校準檢定
作者: jl甲    時間: 2010-5-19 20:45
慢慢就會習慣了。
作者: jetgfjl    時間: 2010-5-22 22:34
贊同65樓的說法。
我國計量行業,往大了說整個質監行業都面臨著市場化還是行政化的抉擇。
作者: 瑞士軍刀    時間: 2010-5-26 20:47
對于強制檢定這塊,國家是不能放開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為什么秦始皇要統一度量衡,這就說明強制這一塊,必須是需要國家保證的,對于這塊的收費,個人覺得,趨勢是政府撥款。
但是對于檢測項目,趨勢就是推向市場,誰做的好,誰做的便宜,那就誰來做,

個人感覺,是質監害了計量~
作者: fjh003    時間: 2010-5-27 19: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王鵬    時間: 2010-5-30 15:52
計量推向市場,不是說一句話那么容易,從長遠看,應該把計量和校準分開:計量,執行法制計量,強制檢定,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對客戶是免費的,以保證國家量傳的準確。而校準則實行市場經濟,誰的設備好,誰的人員素質高,誰的服務好,誰就有市場。但從目前來看是行不通的,每個縣市都有計量所,每個計量所又養了多少人?都納入財政預算,國家養不起,哪把誰推出去呢?我剛上班時是事業單位,差額補貼,想買新設備,打個報告,財政給一部分錢。現在混成了自收自支單位(同一個計量所),而且自省垂直以后,你的收入要被上級扣30%再返還,工資每年長,現在是吃飯第一,保工資最重要!哪還有錢上新設備,至今還用8、90年代的設備在工作,都不如企業的先進,沒人給你錢更新設備,真要推向市場,那還不都要餓死。
作者: 大雪中漫步    時間: 2010-6-2 10:23
向我們進行強制檢定工作的技術機構 不應該推向社會 而是應該政府買單 不收費  如果推向社會那么 在經濟利益及自身利益的驅動下我不敢保證自己的職業操守 我們也需要吃飯也需要養家 如果自收自支那么不檢定只收費現象不可避免 亂出證、出假證也一定是家常便飯。到時候還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量值傳遞。當然個地方的技術技工情況不一樣 但是絕大部分地區會出現亂出證的  全國經濟發展快速的地區那么集中 大型工業廠礦都集中在部分地區 他們那里的檢定工作干都干不過來 而經濟不發達地區 根本沒幾個經濟效益好的廠礦 別說檢定費了 自己都強活  你說我們怎么發展吧 就是把國家實驗室搬來又有什么用 檢誰去啊
經濟發達地區可以考慮下一步如何發展 如何擴展項目 如何加強技術力量
經濟不發達地區再加上個地方扶持政策 大家試想一下 我們如何發展 不能說發展 應該是如何吃飯
作者: gzcdjllyj    時間: 2010-6-2 12:17
利益才是最核心的問題。在外部是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利益競爭,在單位內部也存在利益競爭,甚至更殘酷,要不屈服于人,要不被趕走。政治斗爭是不擇手段的。
作者: cxymql    時間: 2010-6-2 12: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平常心09    時間: 2010-6-4 16:25
我同意6樓意見,要想技術機構做大做強,必須要有實力,要有高水平的計量技術人員,先進的檢測設備,優質的服務。
作者: 計查    時間: 2010-6-7 11:38
國家應從基礎加強,這是計量的出路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つ上司出差被中在线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女人洗澡一级特黄毛片| 中文字幕99页|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 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 好男人www视频| www.91.av| 国产精品莉莉欧美自在线线|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8888四色奇米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2020在线看亚瑟|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 冠希与阿娇实干13分钟视频|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看| 全部免费国产潢色一级|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 99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老熟女网站| 久久福利资源网站免费看| 国产一卡二卡≡卡四卡无人区| 精品国产欧美s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麻豆精品传媒视频观看| 嗯嗯啊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乱人伦老妇女东北| 快一点使劲c我在线观看| 456在线视频| 午夜高清啪啪免费观看完整| 欧美性高清在线视频|